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21:38:18  浏览:93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2006年5月26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预算的审查监督,规范预算行为,确保预算的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预算、决算和预算部分变更的审查批准及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对本级总预算的审查及对下级政府预算、决算的监督。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人民政府预算(以下简称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部分变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人民政府决算(以下简称本级决算);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经工作机构(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预算的审查监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人民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每年确定对若干个部门(以下简称被确定部门)的部门预算、决算进行重点审查监督。

  第五条 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第二章 预算的初步审查和审查报告

  第六条 省、设区的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对本级人民政府提请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

  第七条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并于下一预算年度开始前将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编制完毕。

  第八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1个月前,将当年本级预算草案和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1个月前,将当年本级预算草案和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步审查。

  第九条 当年本级预算草案和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二)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及说明;

  (三)一般预算收支表、基金预算收支表、上级返还补助收支表、下级上解收入表、本级返还或者补助下级支出表及相关的说明材料;

  (四)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草案及说明;

  (五)对被确定部门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重点审查所需的材料;

  (六)初步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省、设区的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县级人大常委会在初步审查前,应当对本级预算草案编制和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自收到本级预算草案和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后及时召开会议,对预算草案及其部门预算草案和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说明情况,回答询问。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15日内将采纳初步审查意见的情况向本级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县级人大常委会通报。

  省、设区的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对预算草案及其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时,应当邀请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参加。

  第十一条 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财政政策。

  (二)预算收入增长是否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部门预算是否综合了预算内资金及预算外资金,是否编制到项目;已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

  (四)预算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合法性;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情况;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安排的合理性。

  (五)预算安排是否真实、完整,应纳入预算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有无隐瞒、少列收入的情况;预算支出是否坚持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是否保证了政府公共支出基本需要,有无虚列预算支出。

  (六)上一年度结余是否用于本年度预算安排支出。

  (七)编制预算时可确定的上级财政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是否列入了本年度预算。

  (八)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可行性。

  (九)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二条 省、设区的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县级人大常委会在初步审查过程中,应当听取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的情况介绍,可以组织部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问题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咨询有关专家、学者意见。

  第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被确定部门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专题审查。

  第十四条 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前,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关于预算草案和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草案及其部门预算草案、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表。

  第十五条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和批准,按照有关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进行。

  第十六条 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审查委员会应当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和会前的初步审查意见,提出审查报告。审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预算草案安排和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

  (二)对预算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实现预算的建议;

  (三)对被确定部门的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意见和建议;

  (四)对预算草案和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是否批准的建议;

  (五)其他应予报告的内容。

  第十七条 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和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通过的审查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十八条 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并同时将批复的部门预算报送本级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

  第十九条 人民政府应当将下一级人民政府上报备案的预算进行汇总,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条 人大常委会对本级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和实现预算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依法组织预算收入情况;

  (三)落实预算支出情况;

  (四)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和资金拨付情况;

  (五)部门预算中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六)预算收支变化及其平衡的情况;

  (七)各类转移支付情况,包括上级财政返还、补助和补助下级支出情况;

  (八)预计超收收入的安排或者结余情况;

  (九)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情况;

  (十)有预算支出的本级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十一)本级财政年度国债转贷、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安排使用情况;

  (十二)被确定部门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十三)其他重要问题。

  第二十一条 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被确定部门应当按月将预算执行情况送本级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人大常委会可以就有关事项作出决议、决定。

  第二十二条 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采取措施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对暂时不能纳入预算的,应当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第三季度将上一年及当年上半年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及管理情况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二十三条 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预算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视察、执法检查、专项调查。

  第二十四条 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应当协助本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主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资金的监督,对可能影响预算执行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 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时,本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协助配合。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以下简称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关预算的决议、决定的要求,加强对本级预算及其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本级人民政府责成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

  对审计机关在日常审计中发现的本级预算执行中的重要问题,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二十七条 人民政府应将其制定的与预算有关或者会影响预算收支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及时报送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四章 预算部分变更的审查批准

  第二十八条 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级预算进行部分变更,包括对本级预算的调整、重要支出科目的调减、超收收入的安排等。

  预算部分变更的建议应在当年最后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的1个月前提出。

  第二十九条 预算执行中因为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算部分变更方案,列明变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第三十条 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不同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的科目和数额执行。

  本级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中要求确保的支出项目确需调减时,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算部分变更方案,列明变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第三十一条 预算超收收入一般应当用于增加预算结余或者弥补滚存赤字。人民政府在本级预算执行中,确需动用超收收入安排当年支出时,应当首先确保救灾、应付突发事件和农业、教育、科技及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要求,并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由人民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预计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三十二条 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按照本条例第二章有关规定,负责对本级人民政府提请审查批准的预算部分变更方案进行初步审查。

  第三十三条 预算部分变更需提交的初步审查材料为:

  (一)变更的内容;

  (二)变更的事由;

  (三)因变更可能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四)初步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四条 对预算部分变更方案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属于变更的范围;

  (二)变更的原因及依据;

  (三)变更引起的收支结构变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是否影响收支平衡;

  (五)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前15日,向人大常委会提交预算部分变更方案和关于预算部分变更方案的报告。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关于部分变更方案的报告和审查报告后,作出是否批准部分预算变更方案的决定。部分预算变更自人大常委会批准之日起生效。

  预算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本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第三十六条 在预算执行中,由于行政区划、行政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变动和上级追加或者追减各项专款和专项资金等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化,人民政府应当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三十七条 遇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紧急情况,因预备费不足需要增加财政支出时,可以由人民政府决定执行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三十八条 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编制决算草案。

  本级决算及部门决算草案应当按照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变更数以及执行数分别列出,变化较大的,应当作出说明。

  第三十九条 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10月前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上一年度本级决算草案和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

  第四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本级预算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

  第四十一条 审计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本级预算收支具体组织执行情况及部分预算变更、预算收支变化情况;下级财政上解资金及补助下级支出情况;本级预算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管辖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效果;国库办理预算收支业务的情况。

  (二)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

  (三)对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和评价。

  (四)本级预算及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

  (五)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提出的处理意见、建议和人民政府采取的纠正、改进措施。

  (六)本级人大常委会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四十二条 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议决算草案的1个月前,将决算草案提交本级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进行初步审查。

  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应当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并向人大常委会提出决算审查报告。对决算的初步审查适用本条例第二章第十条规定,需提交的初审材料应当与本条例第九条所列的预算材料相对应。

  第四十三条 人大常委会对决算草案进行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决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

  (二)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预算超收收入用于支出的情况,上级财政返还或者转移支付和补助收入,对下级返还或者补助支出情况,上解上级支出和下级上解收入的情况;

  (四)重点支出完成情况及效果;

  (五)预备费使用情况;

  (六)预算净结余、结转的情况;

  (七)对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对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八)被确定部门的部门决算草案;

  (九)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四十四条 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审计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审查决算草案和审议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并依据审议意见和决算审查报告作出是否批准本级决算的决议。必要时,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第四十五条 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的决定,对决算审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采取措施,限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当年年底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四十六条 决算批准后,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决算,并将批复的部门决算报送本级人大财经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机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程序、期限、内容提交预算草案、预算部分变更方案、审计工作报告、决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备案材料,由人大常委会责成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由人大常委会责成人民政府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第四十八条 擅自变更预算、擅自动用超收收入的,由人民政府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的;坐支、挪用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并由上级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隐瞒预算收入或者虚列收入、支出,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乡镇预算的审查监督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市级财政投资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青岛市市级财政投资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政发〔2009〕25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市级财政投资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市级财政投资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市级财政投资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保障财政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以及《青岛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财政投资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主要包括:
  (一)市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建设资金;
  (二)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按规定用于建设的资金;
  (三)上级部门专项补助的建设资金;
  (四)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建设资金;
  (五)市本级财政承诺借贷或偿还债务的政府性融资建设资金;
  (六)其他用于项目建设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投资项目,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
  第四条 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算管理原则。项目资金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围,项目预算实行评审制,设定项目绩效目标,按照轻重缓急与财力可能,优先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要。
  (二)专款专用原则。项目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拨付,市财政局对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项目资金在市财政国库支付局专户储存,专账核算。
  (三)绩效管理原则。对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评,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与评审
  第五条 项目支出预算由项目单位或代建单位(以下统称建设单位)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依据事权部门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年度投资计划或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施工图等编制,并明确项目绩效目标,报市财政局评审。代建项目支出预算须经项目单位审查同意后,报市财政局评审。
  第六条 项目支出预算应当按各项支出用途明细编列,并明确建设项目各项资金的具体来源;项目前期费中的各项支出,要详细填列支出明细;项目绩效目标要符合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安排各区市的专项投资补助,其支出预算管理由各区市财政部门负责。
  第七条 项目支出预算实行“先评审后下达”的管理方式。项目支出预算下达前,建设单位不得组织招标采购。经过评审之后下达的预算,作为建设单位开展招标采购的控制性上限,不得突破;招标采购价款超出预算的,作废标处理;对部分工期要求紧的项目,预算评审与项目招标采购可同步进行,但支出预算下达前,建设单位不得开标。抢险和应急等工程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意见执行。
  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办法及工作规程,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三章 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
  第八条 市财政局根据预算评审结果,并征询市发改部门意见后,下达项目支出预算。
  第九条 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实际进度,编制年度分季用款计划,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根据审查后的分季用款计划将资金拨付至市财政国库支付局专用账户,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结报手续。
  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及市政府特批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根据项目支出预算直接拨付建设单位。
  对各区市的专项投资补助项目,由市财政局下达专款,资金通过财政调度款方式拨付各区市财政。
  第十条 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中,凡未依法组织招标采购的,项目资金一律不予拨付。
  项目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等前期工作,由市财政局通过集中采购确定项目前期工作代理单位库。建设单位可从代理单位库中选择并委托代理单位,签订相关合同报市财政局备案;建设单位也可按照规定程序组织招标采购。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不得将工程或其他支出化整为零,逃避招标采购管理。对将单一工程或单一性质支出项目进行拆分逃避招标采购的,项目资金不予拨付。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严格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标准和使用范围,实行总额控制、分年度据实列支。特殊情况确需超过规定标准的,须事前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准。
  因项目管理需要,需动用建设单位管理费购置固定资产的,建设单位须事前报市财政局批准。
  第十三条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批复前,按单项工程合同价款的15%预留尾款。市财政局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批复后,建设单位可按程序向市财政国库支付局办理尾款结报。
  质量保证金按招标采购合同约定预留。质量保证期限到期后,建设单位可按规定办理结报。
  第四章 项目支出预算的调整
  第十四条 项目因初步设计调整、工程量清单变更、施工图预算调整、料工费涨价等原因造成项目支出增加,需要调整支出预算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凡项目总支出未超预算,单项工程支出超过预算的,项目资金在单项工程之间调剂。其中,单项工程支出超过预算10万元以下的,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调整,代建项目须由项目单位审核后调整;单项工程支出超过预算10万元以上的,须报市财政局评审确认后调整。
  (二)凡项目总支出超出预算50万元以下的,由建设单位写出超支原因分析报告,报市财政局评审后,经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共同研究,由市财力计划安排的结算预备费解决;超出预算50万元以上的,经市财政局评审后,由建设单位写出超支原因分析报告,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追加预算。
  第十五条 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项目隶属关系变更、终止引起支出预算级次或财务结算关系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变更批准之日起30日内,办理财务关系划转、移交手续,市财政局相应办理项目支出预算调整手续。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项目资金来源执行项目支出预算。对不同资金来源之间调整的,须报市财政局批准。
  第五章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市财政局审批。竣工财务决算未批复前,原项目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实行“先审查后批复”的方式,由市财政局直接审查或委托中介机构审查,决算审查费用由市财政局支付。
  凡列入市审计局年度审计计划的竣工财务决算,由市审计局组织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以避免重复审计。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根据市审计局审计报告或中介机构出具的决算审查报告,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意见作为建设单位办理项目尾款清算的依据。建设单位依据市财政局批复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资产移交、产权登记等手续。
  第二十条 项目决算后如有结余,结余资金按照现行规定处理。
  第六章 项目绩效评价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功能、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资金管理效率、项目效益等方面。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绩效评价实行自评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
  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由市财政局统一组织,建设单位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要求,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与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一并报市财政局审查。
  市财政局可对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直接考评,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实施考评。
  第二十三条 建立预算分配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完成预定绩效目标、绩效考评结果良好的部门,市财政在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时优先考虑;对未完成绩效目标、考评结果不合格的部门,市财政暂缓安排下一年度项目预算。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能。
  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预算、决算和项目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
  市审计局依法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对纳入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其全过程审计监督工作应由市审计局独立组织实施。
  市监察局负责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监督,依法依纪查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
  第二十五条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资金来源是否合法,配套资金是否同比例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二)有无擅自变更项目设计、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等问题,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支出预算;
  (三)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
  (四)项目前期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是否按规定开支;
  (五)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六)应上缴的款项是否按规定上缴;
  (七)其他应监督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山东省财政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国家、省对项目资金管理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各区市可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齐齐哈尔市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齐齐哈尔市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管理办法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颁发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和《黑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市乡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是由乡镇各部门、单位和村、屯根据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自行提取、自行使用,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
第三条 在保证乡镇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专户存储、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办法,由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凡是乡镇管辖范围内的机关、团体、行政和事业单位,其各项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必须全额存入乡镇财政所在当地银行开立的预算外资金存款专户,由财政所分户存储。
第五条 乡镇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应坚持先收后用、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执行。不准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第六条 在财政专户存储的预算外资金,按两种办法进行管理。预算外资金收入数额小,不需设专职财会人员的单位,可在财政所设收入、支出两个专户,直接由财政所分别核算收入、支出;具备单独核算财务收入、支出条件的单位,收入上交财政专户存储,支出由财政部门按计划拨
款。
第七条 严格划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界限,不得互相挤占。预算外资金应按财政部门规定的会计科目单独核算。
第八条 新成立的预算外单位,应先在财政部门开立专户,再凭财政部门的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执照和到银行开立存款帐户。
第九条 乡镇预算外资金统管范围包括:
(一)上级划归乡镇财政的农业税附加、教育费附加、维护建设附加、公用事业附加等各项附加收入。
(二)下列部门和单位未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收入:
1、计划生育超生子女罚缴;
2、农机经营服务收入和农机监理费;
3、交通运输管理费、公路养路费;
4、土地超占费、管理费、矿产资源管理费;
5、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费、渔业管理费、水利站的经营服务收入;
6、农技推广站的技术服务费、科技转让费、经营服务收入;
7、农经站的审计费、合作基金会收入、合同仲裁收入;
8、公证费、民事调解费、诉讼费;
9、结婚登记费;
10、自行车管理费;
11、文化站的影视放映收入、广播网维护费;
12、企业办的企业管理费、企业上缴利润、承包费、集中的专用基金;
13、畜牧站的检疫费、防疫费、配种费、证照工本费、草原管理费;
14、中小学学杂费、勤工俭学收入;
15、上述项目未列的各项预算外收入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组织的一切预算外收入。
三权在上的粮管所、林业站、电管所、物价所、工商所等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也一律由的在地乡镇财政所专户统一管理。
第十条 乡镇自筹资金统管范围:
(一)民办教师补助费、校舍维修费;
(二)农村优抚优待金;
(三)民兵训练费;
(四)义务兵优待费;
(五)敬老院经费;
(六)民办养路员报酬补差;
(七)乡文化站费用补差;
(八)计划生育补助费;
(九)按规定在各单位及群众中筹集的其他资金。
第十一条 由乡镇财政所专户统一管理的各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实行计划审批、分期拨款、跟踪检查的办法。年初由财政部门按各项资金的用途统一安排计划。对改变资金用途的,按规定上报审批。否则,一律收回,超支不补。
第十二条 资金使用和审批程序:乡镇各部门、单位按月向财政部门提出支出计划或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报乡镇长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按审批的计划执行。银行根据财政部门审批的计划,支付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对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开支,银行有权拒绝支付。
第十三条 用预算外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的,必须按照“先存后批,先批后用”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审查资金来源,然后将资金存入财政在银行设立的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专户。按资金额度存足以后,由财政部门根据乡镇政府批准的计划监督使用。
第十四条 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除用预算外资金补充一定的周转金外,其余资金实行专户储存。
第十五条 乡镇各部门、单位以月、季、年为单位向当地财政所提报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收支计划,收支执行情况和年终决算报告,并由财政所负责汇总后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第十六条 财政、计委、银行、审计、税务、物价、工商等部门和单位,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的管理工作。
乡镇财政所人员要增强为各单位服务的观念,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对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要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违反专户存储规定,拖缴、截留、转移和坐支预算外资金、自筹收入的单位和责任人,一经查出,由财政部门按《黑龙江省关于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处罚暂行办法》的规定,通
知银行冻结该单位支出专户,并按不同性质、情节,给予经济处罚。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1991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