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对非法用工主体能否实施行政处罚的请示》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0:17:48  浏览:95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对非法用工主体能否实施行政处罚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对非法用工主体能否实施行政处罚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浙江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对非法用工主体能否实施行政处罚的请示》(浙劳力〔1996〕13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对于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应依据《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对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劳动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外,还可以提请有关部门对其非法经营行为进行处理。



1996年7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的通知

民政部 财政部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的通知

1988年2月6日,民政部、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区)民政厅(局)、财政厅(局):
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1988年1月1日起提高革命残废人员、( 包括革命残废军人、残废人民警察、残废工作人员、参战残废民兵民工)的抚恤标准, 新的抚恤标准表随文下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二等乙级以上因病评残与因公评残为同一抚恤标准。这次调整时,为体现待遇合理,在“在乡残废抚恤金”之内,确定了因病评残的抚恤标准,与因战、因公评残的抚恤标准有所区别。已按规定的条件和范围评定病残的,按新的病残抚恤标准计发残废抚恤金。
(二)新的在乡残废抚恤标准金额,包括1979年民政部民发(1979)67号文件规定发给在乡残废人员的副食品价格补贴和1985年民政部、财政部民发(1985)计40号文件规定发给在乡残废人员的生活补贴。执行新的残废抚恤标准后,以上两项补贴同时停发。民发(1979)67号文件规定的纯牧业县(旗)比一般地区增加的补贴部分仍予保留。
(三)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残废军人,所领取的抚养金与在职残废金、副食品价格补贴、生活补贴和地区物价补贴五项金额之和,低于新的同一等级在乡残废抚恤标准的,改发在乡残废抚恤金;高于同一等级在乡残废抚恤标准的,如本人同意,也可改发在乡残废抚恤金,高出部分予以保留。
(四)提高残废抚恤标准所需经费,由财政部另行拨款解决。
附: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表
(从1988年1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
------------------------------------------------------------------------------------------------------
| | | | 现 行 残 废 待 遇 | |
| 抚恤 | |残 废|----------------------------------------------------| 新抚恤 |
| | 残废等级 | | | 副食品 | | | |
| 类别 | |性 质| 抚恤标准 | | 生活补贴 | 合 计 | 标 准 |
| | | | | 价格补贴 | | | |
|------|------------|--------|------------|------------|------------|----------|------------|
| | |因 战| 570 | | | 774 | 1200 |
| | 特 等 | | | 60 | 144 | | |
| | |因 公| 518 | | | 722 | 1100 |
| |------------|--------|------------|------------|------------|----------|------------|
| | |因 战| 498 | | | 702 | 1020 |
| 在 | 一 等 |因 公| 464 | 60 | 144 | 668 | 950 |
| | |因 病| 464 | | | 668 | 860 |
| 乡 |------------|--------|------------|------------|------------|----------|------------|
| | |因 战| 390 | | | 498 | 740 |
| 残 | 二等甲级 |因 公| 350 | 36 | 72 | 458 | 660 |
| | |因 病| 350 | | | 458 | 600 |
| 废 |------------|--------|------------|------------|------------|----------|------------|
| | |因 战| 296 | | | 404 | 538 |
| 抚 | 二等乙级 |因 公| 268 | 36 | 72 | 376 | 480 |
| | |因 病| 268 | | | 376 | 450 |
| 恤 |------------|--------|------------|------------|------------|----------|------------|
| | |因 战| 180 | | | 252 | 336 |
| 金 | 三等甲级 | | | 24 | 48 | | |
| | |因 公| 180 | | | 252 | 322 |
| |------------|--------|------------|------------|------------|----------|------------|
| | |因 战| 140 | | | 212 | 272 |
| | 三等乙级 | | | 24 | 48 | | |
| | |因 公| 140 | | | 212 | 272 |
|------|------------|--------|------------|------------|------------|----------|------------|
| | |因 战| 132 | | | 132 | 240 |
| | 特 等 | | | | | | |
| | |因 公| 120 | | | 120 | 216 |
| |------------|--------|------------|------------|------------|----------|------------|
| | |因 战| 118 | | | 118 | 204 |
| 在 | 一 等 | | | | | | |
| | |因 公| 108 | | | 108 | 184 |
| |------------|--------|------------|------------|------------|----------|------------|
| 职 | |因 战| 96 | | | 96 | 156 |
| | 二等甲级 | | | | | | |
| | |因 公| 86 | | | 86 | 140 |
| 残 |------------|--------|------------|------------|------------|----------|------------|
| | |因 战| 84 | | | 84 | 135 |
| | 二等乙级 | | | | | | |
| 废 | |因 公| 76 | | | 76 | 122 |
| |------------|--------|------------|------------|------------|----------|------------|
| | |因 战| 70 | | | 70 | 108 |
| 金 | 三等甲级 | | | | | | |
| | |因 公| 64 | | | 64 | 98 |
| |------------|--------|------------|------------|------------|----------|------------|
| | |因 战| 60 | | | 60 | 90 |
| | 三等乙级 | | | | | | |
| | |因 公| 56 | | | 56 | 82 |
|------|------------------------------------------------------------------------------------------|
| | 1.本表所列数款是全年应领数。 |
| 备 | 2.本表“在乡残废抚恤金”中的“因病”,仅限于按规定评定病残的残废军人。 |
| | 3.本表“在乡残废抚恤金”中的副食品价格补贴,系指1979年民政部民发〔1979〕 |
| |67号通知中规定发给一般地区在乡残废人员的副食品价格补贴。 |
| 注 | 4.本表“在乡残废抚恤金”中的生活补贴,系指1985年民政部、财政部民〔1985〕计 |
| |40号通知中规定发给在乡残废人员的生活补贴。 |
| | |
------------------------------------------------------------------------------------------------------


关于做好2004年农机打假护农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


关于做好2004年农机打假护农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0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中心、总站):

  为贯彻2004年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精神,落实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做好2004农资打假的意见》(农市发[2004]4号)的要求,切实做好2004年农机打假护农工作,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重点工作

  2004年农机打假工作以整顿植保机械和农机维修市场为重点。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把打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特别要抓住国家推行植保机械强制性认证的契机,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植保机械市场整治,严格市场准入,整顿无证生产、销售行为,提高植保机械质量技术水平。要加强同各级发展改革委、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局、供销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协同作战,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农机打假工作。

  二、集中开展农机打假护农宣传活动

  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农时季节和重点市场,联合新闻媒体开展以“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让农民放心买农机”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宣传农机打假护农工作,推荐优秀农机产品,加强社会监督,同时积极开展现场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提高识假辨假能力。特别是结合当前备耕春耕时节,加大打假力度。重点要在3·15期间,组织开展打假护农、维权保春耕宣传活动。为配合各地“3·15”活动,我部组织编写了《农机识假常识》、《挑选农机有六招》和《农机打假宣讲材料》,于近日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www.amic.agri.gov.cn)上发布,请各地及时下载并结合当地的农机打假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将材料印发到广大农机用户和农民群众手中。

  三、推进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工作

  要充分发挥投诉工作在农机打假中的积极作用,指导农机试验鉴定单位和基层农机部门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网络,及时接受农民的产品质量咨询和投诉,查处制假售假行为,帮助农民挽回损失,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各地农机质量投诉站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上下联动。对举报的案件和投诉的问题要认真协调解决和查处,切实抓好大案要案跟踪调查工作,追根朔源,真正做到“五不放过”。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包庇、纵容、参与制假售假的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四、加强农机化标准工作

  各地要认真贯彻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有关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农机化标准数据库建设,加大对现有农机标准的实施宣传力度,为开展农机打假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四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