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2 07:29:43  浏览:91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0号



  现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有关问题补充规定如下:
  一、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第一条和第二条所称“其他原料”是指除原油以外可用于生产加工成品油的各种原料。
  二、纳税人生产加工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第一条第(一)项规定的产品,无论以何种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均应按规定缴纳消费税。
  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第一条第(二)项所称“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产品”是指产品名称虽不属于成品油消费税税目列举的范围,但外观形态与应税成品油相同或相近,且主要原料可用于生产加工应税成品油的产品。
  前款所称产品不包括:
  (一)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列明分子式的产品和纳税人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中列名的产品;
  (二)纳税人取得省级(含)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中除产品名称注明为“石油产品”外的各明细产品。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产品,如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方法可以确认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适用本公告第二条规定。
  四、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第二条所称“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产品”是指常温常压状态下呈暗褐色或黑色的液态或半固态产品。
  其他呈液态状产品以沥青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第一条和本公告第三条规定。
  沥青产品的行业标准,包括石油化工以及交通、建筑、电力等行业适用的行业性标准。
  五、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所称“相关产品质量检验证明”是指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予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关产品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检验证明,且该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的检测能力在其资质认定证书附表规定的范围之内。
  纳税人委托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项目应为该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列明的全部项目。在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检验证明备案时,应一并提供受检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资质和该产品检测能力的证明材料,包括资质认定证书及检测能力附表复印件等。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市)范围内的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不能检验的,纳税人可委托其他省市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并按前款规定提供产品检验证明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证明等材料。
  六、对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和本公告规定可不提供检验证明或已提供检验证明而不缴纳消费税的产品,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组织进行抽检,核实纳税人实际生产加工的产品是否符合不征收消费税的规定。
  七、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且未缴纳消费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法补征税款并予以相应处理:
  (一)应提供而未提供检验证明;
  (二)虽提供检验证明,但实际生产加工的产品不符合检验证明所依据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八、下列产品准予按规定从消费税应纳税额中扣除其原料已纳的消费税税款,但可享受原料所含消费税退税政策的产品除外:
  (一)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和本公告规定视同石脑油、燃料油缴纳消费税的产品;
  (二)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本条第(一)项规定的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三)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第三条第(二)项规定缴纳消费税的产品。
  九、纳税人生产、销售或受托加工本公告第八条第(一)项规定的产品,应在向购货方或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品名后注明“视同石脑油(或燃料油)”或“视同石脑油(或燃料油)加工”。购货方或委托方以该产品为原料生产应税消费品,需凭上述凭证按规定办理原料已纳消费税税款的扣除手续。
  十、各地税务机关应加强消费税的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加大对纳税人不同名称产品销量异常变动情况的监管,并可根据需要对视同石脑油、燃料油征收消费税的产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十一、本公告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本公告施行前,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备案的产品检验证明,如所检项目为该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列明的全部项目,可不做调整,如所检项目仅为部分项目,需补充提供其他项目的检验证明备案,对不提供全部项目检验证明的,视同不符合该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已缴纳消费税的产品,根据本公告规定不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纳税人可按规定申请退税或抵减以后期间的应纳消费税。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3年9月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陕西省汉中市商务局 汉中市发展改革委会员 汉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


汉市商发〔2008〕127号


汉 中 市 商 务 局
汉 中 市 发 展 改 革 委 员 会
汉 中 市 工 商 行 政 管 理 局
汉 中 市 城 乡 建 设 规 划 局
汉中市城乡建设管理局(执法局)
汉 中 市 公 安 局
汉 中 市 环 境 保 护 局
关于印发《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发改委、公安局、工商局、规划局、城管局、环保局、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汉中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城乡建设规划局、城乡建设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实施细则》经3月24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商务厅等六厅局《关于印发我省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陕商发[2007] 265号文件)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及处理,能够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材料及制品,报废的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旧车船及其拆解品,废旧电子产品,废旧木材及木制品,作废旧物资处理的仓储积压物品、残次品,废旧塑料、废纸、废棉麻、毛发、杂骨、废玻璃、废橡胶及其制品等。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产生再生资源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应当有利于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容貌,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五条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环保回收、集中交易的原则,鼓励依法经营、连锁经营、公平竞争,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六条 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市商务局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市再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负责争取中央、省专项基金,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公安部门依照本细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负责对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的治安管理,依法查处违反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案件,严厉打击盗窃、销脏等违法犯罪行为。
  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细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再生资源经营行业依法进行征管,落实再生资源经营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规划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并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环保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负责对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对违法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加工场地,对无证流动收购、随意堆放物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整顿或取缔。
  国土资源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负责落实再生资源经营用地扶持政策。
  第七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做好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开办者组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实行自律性管理,依法履行协会职责,接受再生资源管理部门指导。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依法制定并监督执行本行业规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回收行业管理

  第九条 商务部门按照《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会同市发展改革、公安、工商、环保、城管执法、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定点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组织实施,并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符合城市发展及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设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应当符合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前款所列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不得设在城区以内和机场、铁路、军事重地、国道、一江两岸、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500米范围内,经营场地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并采取绿化、美化措施,不得影响城市市容。
  第十五条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绿色环保的原则,按照《汉中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由回收体系建设龙头企业以资金和生产为纽带,整合规范现有回收站点,建立覆盖城乡、社区、住宅小区,经营规范的绿色回收站(点),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采取上门及网上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回收,形成网络化回收格局。加强对“走街窜巷”回收方式的规范管理,由回收体系建设实施企业投放统一编号、标识的全封闭流动收购车进行回收。
  第十六条 严格实行站点废旧物资限时存放制度,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再生资源临时回收站(点)存放的回收物品,必须进场、入室(含覆盖)、无外溢、无渗漏、无明显臭味、无占道堆放现象,不得露天存放,并保证周围环境的卫生、整洁,当日回收的物品必须在当日20时至24时内运离回收站(点)。 
  第十七条 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应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安装监控设备,保存资料。
  第十八条 在城市建成区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流动收购人员必须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佩戴商务主管部门监制的统一《从业标识》后,方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企业应当为已登记备案的流动收购人员提供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的再生资源封闭式流动回收车。

第四章 回收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 再生资源回收采取上门收购、流动收购、站点收购、网上回收等方式,方便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交售积攒的再生资源。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直接交售给已在工商注册登记、备案的回收经营企业。
  第二十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及流动收购人员不得回收下列物品:
(一)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各种危险品;
(二)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及医疗废物;
(三)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公路、石油、电力、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供排水管网井盖、水篦等公用设施、消防设施等专用器材;
(四)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涉案物品或者有涉案嫌疑的物品;
(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一条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流动收购人员在回收过程中发现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出售禁收、盗窃和有赃物嫌疑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应当查验来源证明,并对出售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和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第二十三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报废汽车回收经营的,应当符合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设置实行统一规划,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运输、加工、处理,不得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二十五条 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持证许可的再生资源跨地区流通,不得违法查扣持有合法经营手续的再生资源及其运输车辆。
  第二十六条 标注统一编号标识的再生资源流动收购车和标有统一标识编号的再生资源专用运输车辆可按规定在城区通行。
  第二十七条 生产企业应当通过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交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中应当约定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
  第二十八条 商务、工商、公安、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或通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接受商务、工商、公安、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拒绝或阻挠监督检查、违反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 从事废旧金属冶炼、熔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加工等相关行政许可,并在公安机关和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购进原料,进行合法生产、加工,不得在冶炼、熔化场地购进原料。
  第三十条 从事废旧塑料、橡胶熔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场地应符合环保要求,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加工、环保等相关许可证,并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的,由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严重失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侵害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所称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铁路、电力、通讯、水利、建筑、国防、交通、采矿、采油、城市公用设施及其他生产、建设、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具体范围按国家分类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执行。








黄山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


黄山市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第7号)
关于印发《黄山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黄政〔2004〕2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黄山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04年4月28日经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山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六月十四日

黄山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现就进一步优化全市民营经济登记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暂行办法。
一、改革市场准入制度,让更多的自然人成为投资主体
1、名称登记注册实行即时办理制度。申请人凭合法身份证明填写《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即予办理名称预先登记注册。
2、改革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工作。将现行的个体工商户由县(区)工商局(分局)核准登记,改为逐步委托工商所直接核准登记。
3、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工作推行“一审一核”制。
4、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凡申请注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允许在3年内分期到位,首期注入资本达到3万元即可注册。营业执照上除载明注册资本额外,另加括号载明实缴资本额,营业期限按承诺的注册资本全部到位的期限核定。公司章程中除载明法定事项外,另载明股东认缴全部出资的期限、数额及承诺按出资比例承担公司债务等事项。公司注册资本全部到位后即可设立分公司或对外投资。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不受注册资本(金)限制,出资额由申请人自行申报,无须验资。
5、在“黄山新城区”范围内实行无经营范围登记制和改企业注册审批制为登记制。“黄山新城区”范围内的民营企业经营范围可核定为:“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规定须经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自主择业经营。”
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具体核定经营项目。
6、对企业章程、合伙协议书实行备案制,主要对章程、合伙协议书的下列条款进行核对:
(1)企业名称;
(2)投资人(合伙人)姓名或名称;
(3)注册资本(金)数额、出资方式、分期缴付数额及缴付期限;
(4)“本章程(协议)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条款。
其它条款以企业制定的为准。
7、简化股权转让登记手续。民营企业股权转让办理工商登记的,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可免予提交验资证明,凭全体新老股东共同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书直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8、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
二、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9、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组建集团,放宽民营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母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且具有3个以上控股子公司,即可登记为企业集团。集团登记与母公司的设立或变更登记原则上一并进行,集团登记由母公司所在地工商登记机关管辖。
10、支持民营企业直冠省名、市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民营企业,可以申请冠省名:
①注册资本要求:房地产开发1000万元;商贸流通型200万元;生产型80万元;外向型、科技型、咨询服务型以及由留学回归人员、省属高校本科以上学生、离岗创业人员自主创业的50万元;②企业集团和股份有限公司;③产品或服务获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④连续两届获省级以上“重合同、守信用”称号的企业;⑤有突出贡献专家领办的企业;⑥省工商局认为可以冠省名的其他企业。
民营企业申请直冠市名的,只要符合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登记条件和名称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作其它任何条件限制,即予核准登记。
11、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改制为民营公司制企业的,允许沿用原企业名称,并加“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字样,对于改制后使用新名称,同时又要求注明原企业名称的,允许在使用新名称的同时,加注原企业名称。
12、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采用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等新兴经营方式。凡具备连锁经营设立条件的民营企业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连锁店总部在名称预先核准时,可先行带“连锁”字样。总部、配送中心以及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参股设立的营业网点,可同时申请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或营业登记。
13、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经专门机构评估和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占企业注册资本比例可不受限制,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
14、创办科技型、生产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公司制企业,暂时不具备登记条件又急需开展筹建活动的,可申请企业筹建登记。
15、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流通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发展执照农民,支持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鼓励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重组、改制。允许和鼓励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以连锁、销售代理等形式经营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度集中,培育集群经济。
三、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16、认真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退役士兵、残疾人员等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及支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有关优惠政策。自2004年起,将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
17、继续开展对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与农业开发,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争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诚信经营户”,实施广告战略,规范制度建设和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七帮扶”活动。
18、积极支持组建民营担保公司并引导其规范运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民营担保公司办理抵押担保提供便利,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19、对被认定为“重合同、守信用”的民营企业和“诚信经营户”的个体工商户及获得驰名、著名商标的,在当年度的工商年检、验照时予以免检。
20、实施“金信工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整合登记、商标、广告、合同、公平交易、市场、消保等部门的企业信息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市工商系统的信息网络平台。
21、加强诚信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入“六不”承诺公约,把“不逃废债务,不制假贩假,不违反合同,不走私贩私,不偷、抗、骗、欠税,不做假帐伪帐”作为企业的经营守则。大力开展创建“百万守信企业”活动,营造诚实信用的良好市场环境。
22、推行两项监管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全过程的监管,积极探索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后延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严把商品市场准入关,建立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制度,实施商品市场准入监管关口前移。
23、建立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加强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重视做好民营经济有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利用工作和企业信用的记录、管理工作。健全调查分析制度,总结经验,提供决策参考。
24、建立民营经济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自2004年起,市政府将把省政府对我市民营经济的具体考核指标分解至各区县,并将各区县、市直各有关部门的民营经济基础性工作一并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具体实施意见另行制定。
25、各地要完善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联系。要加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建设,统筹安排、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确保本办法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26、本办法由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7、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