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包头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包头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3:15:04  浏览:84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包头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包头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卫生局


关于印发《包头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的通知

包卫发〔2006〕219号


各旗县区及稀土高新区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控制中心: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保障我市居民饮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了《包头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包头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


二○○六年八月十日


附件:

《包头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以下简称管道直饮水)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管道直饮水的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规定管道直饮水水质、水质检验、工程建设和设备、供水单位管理、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第三条 管道直饮水是特定条件下的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凡与管道直饮水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 管道直饮水水质要求
第五条 管道直饮水应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源水,按照水处理工艺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管道直饮水、管道直饮纯净水、管道直饮反渗透水和其他类型的管道直饮水。
第六条 管道直饮水用户龙头出水任何时间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普通管道直饮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的要求;
管道直饮纯净水必须符合《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规定的要求;
管道直饮反渗透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出水水质的要求;
其他类型的直饮水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规范的规定,保证供水水质达到相关卫生安全的要求。
第七条 供水单位必须按照水处理工艺和供水类型制定企业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明确水质指标要求,并向用户公示,严格执行。
第三章 管道直饮水水质检验
第八条 为确保管道直饮水水质卫生安全,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必须开展日常性水质检验。
第九条 检验项目及频率规定如下:
日检验项目:色度、浑浊度、PH、消毒剂残留浓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等,必要时可增加各自有特殊意义的检验项目。
周检验项目: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
年检验项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表1常规检验项目、表2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企业标准规定的项目(全项目检验)。
更换材料后应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
第十条 采样点的设置,以每个独立供水系统为单位。日、周检验应分别在原水、出厂水、用户点、回流(折返)处取样。
用户点数按小于500户设置2个,500-2000用户时每增加500户相应增加1个取样点,大于2000用户时每增加1000户相应增加1个取样点。用户点应选在管道最远盲端和分区域供水点。
年检验样品应在原水和管道末端最远盲端取样。
第十一条 在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直饮水工程、源水水质发生变化、更换设备、停产30天后重新恢复生产、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按年检验项目检验。
第四章 管道直饮水工程和设备的卫生要求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管道直饮水工程的选址与布局、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供水和管道系统、水质和管理必须经包头市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卫生审核,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 管道直饮水工程应由有资质的建设单位建设施工,竣工后应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供水。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管道建成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在使用中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管道的清洗消毒。
第十五条 制水间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不得与中水、污水处理、有污染物品堆放的房间相邻,严禁有与制水无关的管道通过,不得设置卫生间。
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的卫生要求,建筑物结构完整。应有更换材料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场所。
应配置更衣室,室内应有衣帽柜、鞋柜等更衣设施,并配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使用防水、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地面应有一定坡度,有废水排放系统。具有防蚊蝇、防尘、防鼠等设施。门窗应采用不变形、耐腐蚀材料制成,并有上锁装置。
必须为独立设置的封闭间,须配备机械通风设备和空气消毒装置。
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者,紫外线灯按30瓦/10-15平方米设置,离地2米吊装。
第十六条 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必须依据原水水质进行配备,确定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工艺中必须有水质消毒措施。
紫外线消毒的管道直饮水,紫外线强度应大于70mW/㎝²。臭氧消毒者,出水中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
第十七条 水处理设备根据工艺流程特点,可配置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或电导率)、PH值等项目检验设备或在线实时检测仪表。
第十八条 管道直饮水输送管道不得与市政或自建供水系统直接相连。
第十九条 管道系统应设回水管,达到动态循环,循环回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供水系统。应设置放空排水阀。排水阀应有滤菌、防尘装置。排水口应有防污染措施。应设立水质采样口,独立专用采样口应设置安全箱,专人保管使用。
第二十条 成品水贮水容器应有空气过滤装置。
第二十一条 供水系统的水质处理设备、消毒设备、输配水管材、管件、涂料和内衬、水处理材料、化学处理剂等与饮用水接触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安全,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
第二十二条 所有与水接触的材料或设备,均应清洗后才能安装。供水管网安装后必须进行全管网的清洗消毒。
第五章 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管理的卫生要求
第二十三条 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有关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要求。
第二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有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卫生管理、生产和检验人员,负责管道直饮水系统的管理、日常保养维护、直饮水生产和水质检验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供水单位必须有检验室,配备相应检验设备、仪器。开展相应检验工作,做好水质检验记录。
第二十六条 供水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制定相应卫生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卫生规程,明确管道直饮水管理、生产和检验各过程中的职责与卫生要求。
第二十七条 供水单位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每日水质检验情况、工作制度、管理责任人、投诉电话等,并定期(每半年)报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供水单位必须编制用户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应有卫生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不得宣传保健和治疗功能。
第二十九条 应根据水质和设计要求及时更换过滤、吸附材料,供水管道的水流必须每天定期循环或全天循环,定期清洗消毒管道,并有记录。
第六章 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三十条 直接从事管道直饮水的检验、生产、维护等有关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能上岗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管道直饮水卫生的疾病或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第三十一条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上岗后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三十二条 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入制水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鞋,洗净双手。不得将与制水无关物品带入制水间。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管道分质直饮水(简称管道直饮水):是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装置对符合卫生要求的源水作进一步的深度(特殊)处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道输送,供人直接饮用的水。
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从事管道直饮水生产、供应、管理、维护、检验、日常经营等工作的单位。
第三十四条 本规范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道路运输条例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湖南省道路运输条例

(2009年9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6号

《湖南省道路运输条例》于2009年9月27日经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9月2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以及道路运输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经营,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利用机动车辆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货运输服务的行为。

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以及道路运输其他服务经营。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应当依法、公开、公平、高效、便民。

第四条 道路运输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统筹规划、节能环保、安全便捷的原则。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发展农村道路运输,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满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从事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可以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章 道路运输经营

第六条 申请从事客货运输经营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准予道路运输经营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申请人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

客货运输车辆驾驶员应当具备法定的条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客货运输车辆驾驶员应当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和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第七条 客货运输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不得擅自改变客货运输车辆的结构和特征,不得使用拼装或者报废的车辆从事客货运输经营。

客货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的行驶里程或者时间间隔对车辆进行维护,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后应当到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八条 客货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性能检测,评定其技术等级,达不到技术等级要求的车辆,不得继续营运。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规定对客货运输车辆进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并对检测结果和技术等级评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 汽车租赁经营者不得以提供驾驶服务等方式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十条 客货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抢险、救灾、交通战备等应急运输任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车辆实际使用单位应当对承担应急运输任务的经营者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一条 客运经营包括班线客运经营、包车客运经营、旅游客运经营。客运经营者应当在经营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班线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许可的班车类别、日发班次、起讫站点、途经路线及停靠站点运行,不得站外揽客。

包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不得沿途揽客。包车客运线路的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地。

旅游客运按营运方式分为定线旅游客运和非定线旅游客运,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线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按照包车客运管理。旅游客运线路的一端应当在旅游景区(点)。

第十三条 乡村道路需要开通客运线路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勘验,具备客运车辆通行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方可准予客运经营许可。

第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客运线路许可后,应当与道路客运经营者签订道路客运线路经营权合同。

同一客运班线有三个以上申请人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通过招标的形式作出许可决定。

第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客运班线经营许可决定时,应当明确具体的经营期限。

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原取得的客运班线经营权自行终止;需要延续经营的,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客运班线经营期限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自取得全部经营许可证件后一百八十日内,按照承诺的要求投入车辆营运;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投入车辆营运或者营运后连续停运一百八十日以上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注销该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客运经营者在许可的经营期限内,应当向公众连续提供运输服务,不得擅自停止、终止客运服务。

班线客运经营者停止或者终止班线经营的,应当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并于停止或者终止班线经营之日前七日在班线线路各站发布公告。

第十七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和优质服务,保持车辆清洁、卫生;在车辆指定位置喷涂经营者名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电话号码,悬挂标志牌,张贴票价表。

第十八条 客运经营者在运输途中因车辆故障等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承运,应当及时更换车辆或者交由他人承运,不得另行收取费用,由此导致服务标准降低的,应当向旅客退还票款的差额部分。

客运经营者不得超载,不得甩客、擅自加价、恶意压价、坑骗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拒载旅客。

第十九条 客货运经营者应当加强运行车辆的日常安全检查。未经安全检查或者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不得运行。

客运经营者及客运车辆驾驶员、乘务员应当防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品与禁运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乘车。

第二十条 货运经营者受理法定限运、凭证运输的货物,应当查验有关手续,手续不齐全的,不得承运。有关凭证应当随车携带。

第二十一条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许可条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十二条 运输危险货物不得混装普通货物,运输普通货物不得夹带危险品和禁运品。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悬挂明显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志。

第三章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第二十三条 从事道路运输站(场)、机动车维修和机动车驾驶培训经营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取得相应经营许可。

第二十四条 道路运输站(场)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行业标准和规程提供服务,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站(场)的用途和服务功能。

客运站实行服务质量等级管理。客运站级别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交通行业标准核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设立站点为客运车辆提供停车候客、组织客源等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危险品、车辆安全检查制度。未经安全检查或者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不得装载货物、安排班次、组织旅客上车,禁止超载的车辆出站。

二级以上客运站应当配备和使用行包安全检查设备。未配备行包安全检查设备的三级以下客运站应当设立行包安全检查岗,对进站旅客携带的行包实行检查,防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品与禁运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进站乘车。

第二十六条 客运站经营者与进站发车的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法签订服务合同,双方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客运站经营者应当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合法客运车辆进站经营。

第二十七条 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公平、合理安排客运班次。客运经营者对班次安排有异议的,客运站经营者应当组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当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调解处理。

第二十八条 客运站经营者应当按照客运车辆的核定载客人数和相关规定发售客票,并按规定向其许可机关报送有关客运信息,禁止强行搭售商业保险。

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向客运经营者公布服务收费的依据、项目和标准。

农村客运线路停靠站点,应当设有标志,公布途经本站点班车的起讫地、中途停靠点和始末班时间。

第二十九条 货运站(场)经营者应当保证站(场)内停放的车辆以及装载货物的安全。因站(场)经营者管理责任造成车辆或者货物被盗、损坏、灭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公示经营许可证、主修车型和收费标准、质量保证期、服务承诺等,公开作业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和工时定额。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维修车辆,保证维修质量。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的,应当在专用车间进行维修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对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维修质量问题无偿返修,返修项目的质量保证期从返修的竣工出厂之日起计算。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建立配件采购登记制度、维修质量管理制度和车辆维修档案制度。

第三十一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承接机动车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与托修方签订维修合同。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机动车进行维修质量竣工检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应当委托合法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由维修质量检验员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禁止伪造、倒卖、转借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第三十二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承修报废机动车、拼装机动车。

禁止使用报废机动车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总成及总成的零部件维修机动车。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应当公示经营许可证、培训项目、培训课时和收费标准。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实施培训,建立学员教学日志、培训记录和档案,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学员培训记录。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应当经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应当遵守驾驶培训作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保证培训质量,不得减少学时或者培训内容,不得向学员索取财物。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教学车辆,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安装和使用培训计时管理系统。

教学车辆的维护、检测、技术管理和定期审验应当遵守有关客货运输车辆的规定。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应当在核定的教学场地和相关部门指定的教练路线进行培训。

第三十六条 从事道路运输代理、货运配载信息服务、仓储理货、装卸搬运的,应当具备相应的经营条件,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接受其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道路运输代理经营者不得将所代理的运输业务交给非法的客货运输经营者承运,不得承接应当办理而未办理准运手续的货物运输代理业务。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快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道路运输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的质量信誉考核制度。

第四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场所、客货集散地进行监督检查;在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随意拦截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二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统一着装,佩戴标志,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文明执法,不得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和随意扣车。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用于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四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客货运输车辆实行年度审验。未经年度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的运输车辆,不得继续营运。

第四十二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取得经营许可后,不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的经营许可条件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注销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第四十三条 客货运输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接受处理、处罚的,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暂扣客运标志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证》,发给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印制的暂扣凭证,并责令当事人七日内到指定的地点接受处理、处罚。

违法行为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处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违法行为当事人接受处理、处罚后,所扣证件应予交还。

第四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道路运输证》、客运标志牌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出具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印制的暂扣凭证。

经查实属于无《道路运输证》、客运标志牌从事经营,或者经营者在车辆被暂扣之日起二十日内不提供有效证明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将处罚决定依法送达经营者。经营者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暂扣的客货运输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车辆在被暂扣期间因保管不善造成被盗、损坏、灭失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赔偿。

第四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电子信箱等,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和投诉应当依法受理,及时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和投诉,应当及时答复。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设立站点为客运车辆提供停车候客、组织客源等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

(一)擅自减少学时或者培训内容的;

(二)聘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员证的人员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

(三)不在核定的教学场地或者指定的教练路线进行培训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使用报废机动车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总成及总成的零部件维修机动车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其报废车辆和总成及总成的零部件,交有关部门处理;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证件。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客运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一)班线客运经营者不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及停靠点运行的;

(二)包车客运经营者(非定线旅游客运经营者)不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的;

(三)班线客运经营者未经批准擅自停止或者终止班线经营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允许超载车辆、未经安全检查或者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出站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不再具备原许可时的安全条件继续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未改正且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第五十二条 客运经营者对较大以上行车安全事故负同等以上责任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该事故车辆的客运线路经营许可和该车辆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同时责令该经营者进行整改。

营运驾驶员因发生较大行车安全事故被依法吊销从业资格证的,自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从业资格证;因发生重大以上行车安全事故被依法吊销从业资格证的,终生不得重新申请从业资格证。

第五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的;

(五)违法扣留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的;

(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七)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道路货运站(场),是指以场地设施为依托,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货运代理等功能的综合货运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

第五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发放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牌,可以收取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五十六条 出租汽车客运和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26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同时废止。

铜川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铜川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1996年12月25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收费管理,制止乱收滥支,建立良好的征管秩序,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铜川市辖区内有权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的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事业单位以及代地方政府征收地方专项基金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收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经省以上人大、政府及财政、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附加费;
(二)市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出台的、委托企事业单位征收的用于资源补偿、城市建设和专项事业发展的各项基金(由税务机构征收的除外),以及政府性的集资、捐资;
(三)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体现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收入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
(四)主管部门用于管理方面向所属单位集中的资金;
(五)以政府信誉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障性基金、住房公积金;
(六)上级预算外拨入资金;
(七)自筹基建资金;
(八)其它各种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第四条 各执罚单位的罚没收入属于财政预算资金,委托收费管理部门征收。
第五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 铜川市收费管理局是市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的收费管理工作。
第七条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两级审批的原则,各级收费管理部门和物价部门负责收费项目设立、变更、废除的审核,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各部门和单位设立收费项目必须向同级收费管理部门及物价部门申请填报《行政事业性收费立项申请报告表》。收费管理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对各单位申请的收费项目进行审查。各单位立项申请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收费项目的名称、依据或缘由;
(二)收费对象、范围、目的;
(三)收费标准、期限及使用范围;
(四)收费资金的管理方式;
(五)其它相关事宜。
收费管理部门、物价部门对设立的收费项目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申请立项单位的资格;
(二)申请立项的文件依据或理由;
(三)申请立项单位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状况、收取资金的用途及管理方式。
(四)其它相关事宜。
第九条 各单位设立的收费项目经审查后,由财政、物价部门上报审批。
第十条 执收部门和单位因机构合并、分设、撤销或其它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的,应在十日内持有关文件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的变更手续,并报同级收费管理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或变更收费标准,更不得将《收费许可证》转让和出借。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原则是:按章征收,收支统管,监督使用,调节分配,综合平衡。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收,采取直接征收和单位征收两种方式。
直接征收是对征收额度较大,易于控制汇集的项目,由各级收费管理部门直接收取;缴费单位或个人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应先到收费管理部门办理费款缴纳手续,由收费管理部门出具“完费证明”。有关部门在受理具体业务时,必须要求缴费单位和个人出示收费管理部门的“完费证明”,否则一律不得办理。
单位征收是对费额较小、不易征集、交费时空分散的项目,由原收费单位依据《收费许可证》征收。
第十三条 市级收费管理部门直接征收的收费项目:
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2、消防设施配套费
3、商业网点建设费
第十四条 各执收部门和单位所取得的收费收入,应在收入实现的五日内(罚没收入应在两日内),上交收费管理部门指定的专户,对零星收入每次不满1000元的,可每十五日上交一次。
第十五条 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核定收入基数,收入全额上解,支出政府安排,结余政府调控,超收比例分成”的管理形式。单位超收部分60%上交政府集中调控,40%返还单位使用。
第十六条 对各种专项基金、附加、政府性集资、捐资等款项,采取“按实收取,收入上解,专款专用,滚动增值”的管理方式。收入全额解缴收费管理专户,由单位编制收支计划,财政部门审核报政府批准后执行。收费管理部门统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等,定期缴存财政部门的有关专户。
第十七条 政府于每年的初对各部门和单位下达收费资金收入考核指标,并列入单位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实行“收支挂钩、比例拨付”的办法,凡月均收入达不到收入计划进度的相应扣减支出预算或预算内拨款指标。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于每年底编制第二年度收支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内外综合管理的要求,汇总编制本级收费资金收支计划,报政府批准后执行。若单位需追加支出,可由单位上报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给予拨付。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于每年底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要审批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并编制全市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各单位的上解、下拨款项,应列入单位支出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期拨入单位支出户,然后由单位上解或下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 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等收入严禁坐支、挪用、私分,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用于自筹基建或购买专控商品。
第二十二条 各执收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并按时向同级财政部门和收费管理部门报送有关财务会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所用票据分为行政事业性通用票据、专业票据和普通结算票据三种。通用票据用于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专业票据用于行业性较强的收费,结算票据用于单位的往来款项结算。铜川市辖区内所有票据统一由省财政厅监制,各级收费管理部门负责发放、管理,其它任何部门无权私自印制、发放票据。
第二十四条 各级收费管理部门依照《陕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办法》进行票据管理。执收部门和单位必须持《收费许可证》和介绍信到同级收费管理部门办理《票据领购证》,并按月或季度需要量领购票据。
各级收费管理部门是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主管机关,负责对所有据进行管理。本市境内的所有收费单位都应通过各级收费管理部门领用票据;按文件规定可以直接到上级主管部门领用票据的单位,每次领回的票据须到同级收费管理部门登记号码并加盖“收费票据管理专用章”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五条 各执收部门或单位按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施行收费时,均应向付款单位或个人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加盖公章。对未使用规定票据的收费。交费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财务部门不得报销。
第二十六条 对错开、污损、残破的票据应将各联完整地附在存根上,并加盖“作废”章,如有遗失,使用单位要及时声明作废,并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材料报收费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执收部门和单位应妥善保管收费票据存根。票据存根保存期限为五年,满五年后,由执收部门报收费管理部门统一核查销毁。
第二十八条 各级收费管理部门对各类票据采取“档案管理”和“验旧换新”制度,设立明细帐,建立票据档案,并根据收费单位缴验的票据存根审验执收单位的收费情况。
第二十九条 执收部门和单位终止收费后应在办理注销手续的同时,将《收费许可证》、《票据领购证》和剩余的收费票据退回发放部门,不得自行处理。
第三十条 各项收费的减免缓审批手续,凡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确规定的,由各执收单位依法办理。其它收费的减免缓审批,由申请减免缓的单位或个人申请业务主管部门签属意见,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申请办理减免缓的部门和单位,须持有关批件和资料到收费管理部门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二条 各执收单位主管部门应汇集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执收部门和单位应在固定的收费场所公布其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三条 收费管理部门对全市的各种收费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事宜。
各缴费单位和个人应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缴纳费款,否则执收单位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收费管理部门的稽查机构负责各级的收费稽查工作。稽查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稽查人员检查时必须由两人以上组成,并向被查单位出示证件或信函,说明检查事项,被查单位应积极配合。
第三十五条 各级收费管理部门的稽查机构有权对单位的下列事项履行检查:
(一)收费项目、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收费资金的缴纳、支出情况;
(三)收费票据的使用情况;
(四)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自筹基建资金使用情况;
(五)收费的减免情况;
(六)各执收单位的会计帐簿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三十六条 收费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须秉公办事,不得超越权限,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三十七条 对违犯本办法第七、八、十条规定,擅自立项收费、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或未办理变更注销手续的,依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决定》,没收单位的非法所得,并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按日加收3-5‰的滞纳金,超过一个月不缴的,财政部门停止拨付该单位的一切款项。对不积极组织收入,不按时完成收入计划的,财政部门将同等额度核减预算内外拨款。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八至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除责令限期报送年审外,该单位的报表及会计核算工作将不予参评各系统的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工作评比活动,并停止拨款、停供票据。
第四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对当事人由其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追究责任。
第四十一条 对阻碍收费稽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收费处罚通知书下达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诉讼。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元月一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