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宿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6:02:37  浏览:919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宿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宿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宿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宿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监督管理,促进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信息化建设活动及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相关工程。
第四条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贯彻国家、省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当地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
(二)编制本市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三)建立、维护信息化建设的市场秩序;
(四)协调、管理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
(五)指导、监督、协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
(六)信息化建设的其他有关事宜。
第五条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各县、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发展与改革、建设、公安、保密、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信息化建设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原则,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本地区信息化总体水平;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信息化建设领域,依法保护信息化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信息化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条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省信息化总体规划和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各县、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直各部门根据市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制定本部门、本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城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管线、管道建设,应当由当地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发展与改革、建设等部门统一规划,并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应建立在全市统一管理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之上。

  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 凡使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法定程序向投资主管部门申报审批或核准。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或核准前,应请市计算机网络专家组评估,然后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以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开发、施工、服务及保障业务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资质认定,并在其资质等级相对应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禁止无资质证书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质量实施监督,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信息化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第十六条 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与保密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经市级以上保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同一项目的建设和监理必须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及步骤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验收。
未经组织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九条 利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30%,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软件企业提供的软件产品和服务。

  第四章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十条 政府开发利用资源,应当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的规范化程度,构筑数据共享的基础,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整合与深度开发。
第二十一条 信息资源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分类开发;
(二)政务信息资源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开发;
(三)保密的信息资源按照有关保密法规进行开发;
(四)公益性信息资源,由相应服务单位开发,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发信息资源。
第二十二条 信息提供和发布者通过公共信息网络发布信息,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经营公共信息网络和利用公共信息网络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其服务收费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公共信息网络的经营单位和应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网络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并接受公安部门对于安全保障的检查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合法授权,不得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妨害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信息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下载或者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违反宪法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和主权,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泄漏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五)散布谣言或者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
(六)散布淫秽、色情、赌博、吸毒、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对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的开发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信息化建设基础要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具体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


襄 阳 市 人 民 政 府 令
第23号




  《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1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别必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住建部等7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意见》(鄂政办发[2011]28号)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第三条 本市市区范围内(指襄城区、樊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隆中风景名胜区,下同)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使用、管理及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是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部门,负责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对各县(市)和襄州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市发改、财政、建设、规划、民政、国土、监察、税务、物价、统计、工商、人社、土地储备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住房建设计划,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结合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政策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等情况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实行计划单列、专地专供,予以重点保障。已储备的土地和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政府所属机构或政府批准的机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其用地可采取租赁方式,按年缴纳土地租金。其他方式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用划拨或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有偿方式使用。
  第七条 新建公共租赁住房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安全、宜居、省地、节能要求,尽可能安排在市区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并同步做好小区内外相应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要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标投标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严格建筑材料验核制度。项目法人对住房建设质量负永久责任,其他参建单位按照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负相应责任。实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责任终身制。
  第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集体宿舍。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高层住宅可在单套控制面积基础上放宽10平方米。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应符合《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市及所辖城区政府、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全国、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其面积和收入标准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 房源筹集

  第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筹集房源。房源筹集方式主要包括:
  (一)政府筹集
  政府通过新建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住房、回购商品住房、收购改造存量房、划转政府直接管理并腾空的公房、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在市场上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
  (二)配建筹集
  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项目,按项目住宅建筑面积(以规划条件中确定的住宅建筑面积为准)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
  市房管、建设、规划、国土、发改、城管、物价等部门在商品住房项目中落实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职责按照《襄樊市市区廉租住房配建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12号)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执行。
  (三)社会投资主体建设
  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市住房保障部门根据年度计划,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会同市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各类投资主体可建设、运营公共租赁住房。
  (四)用工单位自行筹集
  鼓励用工单位投资购买住房,面向本单位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租住;鼓励用工单位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由市住房保障部门根据年度计划,会同市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或对闲置厂房、仓库、办公等非住宅进行改建(改造)用于公共租赁住房。改建(改造)非住宅用房为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满足规划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五)其他社会捐赠
  第十条 商品住房开发建设项目中按规定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土地出让时应将项目配建总体规模、单套建筑面积、套型结构、房屋权属、租金水平、建设标准和设施条件等内容作为土地供应前置条件。
  第十一条 因开发项目建设条件不宜配建或不愿同步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发建设单位可以提出易地建设申请,经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批准,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前,凭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出具的缴款通知单,按规定标准一次性将应缴纳的公共租赁住房易地建设资金上缴市财政部门,存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专户,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易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易地建设资金缴纳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进行测算,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十二条 社会投资主体及用工单位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纳入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统一管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严禁改变公共租赁住房性质,变相出售或违规使用。
社会投资主体及用工单位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办理产权登记时,成幢公共租赁住房按幢办理产权登记,并标注“公共租赁住房”字样。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投资者权益可依法转让。


第四章 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

  第十三条 政府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
  (二)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三)提取土地出让净收益10%以上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资金;
  (四)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五)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的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六)通过投融资方式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筹集的社会资金;
  (七)收缴的公共租赁住房易地建设资金;
  (八)社会捐赠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筹集的资金;
  (九)在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经财政部门批准,用于购买、新建、改建、租赁公共租赁住房的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
  第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本级政府留成部分一律免收,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中介机构有偿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减半征收。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8号)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收缴管理制度的规定,全额缴入同级国库专户储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归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维护、管理和建设投资补助。各类企业和有关机构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应优先用于归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和管理支出。


第五章 申请与审核

  第十六条 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采取面向社会公开分配和定向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分年度确定供应总额,在其范围内分期、分批进行分配。
  定向集中安置主要是解决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专项工作和特定区域中,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且急需救助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的无房职工及在市区有稳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
  第十七条 市区常住户籍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以家庭为申请单位(含1人单独立户)。每个家庭确定1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为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申请人。每个家庭只限申请承租1套公共租赁住房。
  本条前款所称家庭是指由父母、未成年子女、未婚子女或其他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且共同居住的人员组成。
  非本市市区常住户籍人员,年满25周岁,具备条件的,也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面积与申请人的家庭人数相对应,原则上2人以下(含2人)的配租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下(含40平方米,下同)的住房,3人的配租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4人以上(含4人)的配租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
  第十九条 市区申请面向社会公开分配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市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
(二)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在市区内不拥有任何形式的自有住房,包括已经依法登记或虽未经登记但家庭成员中的一人或多人以所有人的名义行使权利的住房;
  (三)申请人在市区有固定职业,且连续在市区缴纳社会保险2年以上或累计缴纳3年以上;
  (四)申请人与共同申请人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且共同居住;
  (五)非本市市区常住户籍人员,还需提供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成员关系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已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家庭,不得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承租政府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的家庭经申请取得公共租赁住房的,原承租的公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腾退。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根据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住房和收入状况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经审核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进入公共租赁住房配租轮候库。
  第二十条 申请面向社会公开分配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向基层住房保障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表》;   
  (二)相关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薄)及复印件;
  (三)与用人单位签订两年以上且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   
  (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
  (五)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或用人单位提供的住房情况证明;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 申请面向社会公开分配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到实际居住地的基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表》及相关申请材料;
  (二)基层住房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等情况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在申请人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基层住房保障部门将申请资料和初审意见一并报送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三)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审。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在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对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进入市区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库,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予以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向社会公开登记结果;
  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申请人对复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诉;
  (四)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按年度组织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公开摇号,从轮候库中直接摇出配租对象和轮候家庭。对连续三次参加摇号未中的轮候家庭,经审核仍符合申请条件的,在下一年度直接确定为配租对象。
  第二十二条 市及所辖城区政府、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在襄阳工作的全国、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在定向安置和面向社会公开分配中优先配租。
  第二十三条 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分配。各类企业和有关机构投资建设、运营的公共租赁住房,由产权单位编制配租方案报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用工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优先提供给本单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人员租住,剩余房源纳入当地统一配租。


第六章 租赁管理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应在收到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发出入住通知后30日内,到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签订《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未按期签订租赁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两年之内不得再次申请。
  《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为格式合同,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第二十五条 承租人应按照租赁合同约定合理使用住房,只能用于自住,不得出借、转租和闲置,也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承租人应当按时足额交纳租金及水、电、气、物业管理等必要的费用。
  承租人应爱护并合理使用房屋及附属设施,不得擅自对房屋进行装修。因使用不当造成房屋或附属设施损坏的,应负责维修或赔偿。
  第二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取与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实行租补分离。
  第二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统筹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市住房保障等相关部门确定。租金实行动态调整,一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二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家庭在享受住房保障期间,发生申请人死亡、离异、离开市区定居外地等情形,但该家庭仍然符合保障条件的,可由其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与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就剩余租期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第七章 退出管理

  第二十九条 承租人租赁合同期满,应退出公共租赁住房。需要续租的,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按本办法规定提出续租申请,经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规定条件的,续签租赁合同,续签期限不超过三年。
  第三十条 租赁合同期内,承租人因购买、受赠、继承、租赁其他住房,或因经济条件改善、收入水平提高而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有权随时终止租赁合同,收回其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相关收回条件应在租赁合同中载明。
  第三十一条 租赁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即视为违反合同,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解除租赁合同,收回公共租赁住房,5年内不予受理租赁申请;若承租人拒不腾退住房的,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采用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骗取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转租、出借公共租赁住房的;
  (三)擅自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结构或使用性质的;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空置公共租赁住房6个月以上的;
  (五)拖欠租金累计6个月以上的;   
  (六)在公共租赁住房中从事违法活动的;
  (七)其他违反租赁合同约定事项的。
  第三十二条 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满或终止后,不符合租住条件但暂时无法腾退的,给予三个月的过渡期限,过渡期内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的1.5倍计收租金;拒不腾退住房的,按合同约定方式处理,并在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必要时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房屋产权归政府所有的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租住5年期满后,市政府出售政府所有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可优先申请购买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如果承租人愿意,根据承租人财力可实行“共有产权”。在“共有产权”期间,对政府产权部分按公共租赁住房进行租赁管理。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租赁住房信息管理平台,详细录入公共租赁住房规划、计划、建设和使用,申请人的申请、审核、轮候、配租以及违法违约情况等有关信息,并与房地产租赁合同登记信息系统、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形成完整的住房租赁服务信息网络。
  第三十五条 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承租人租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配合,如实提供资料。
  第三十六条 为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申请人采取隐瞒真实情况、伪造相关资料等非法手段骗取公共租赁住房的,由相关部门对申请人和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县(市)和襄州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交通部关于发布《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发布《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0年4月18日,交通部

现行的《水运、工程船舶机械设备损坏事故处理办法》和《沿海港口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处理办法》是分别于一九八0年和一九八二年公布的。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能力有了很大增长,船舶也逐渐趋向大型化,原材料和船舶修理费大幅度上涨,上述两个办法中对机损事故等级的划分和损失金额的计算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经广泛征求航运单位和部分省市交通厅(局、委、办)、港务局意见后,制定了《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运输、港口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运输船舶和港口工作船舶(以下简称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确保船舶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预防和减少事故,避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交通系统运输船舶和港口工作船舶。
第三条 交通部运输管理司负责部属及双重领导港航单位运输、港口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负责地方港航单位运输、港口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工作。

第二章 机损事故的分类及等级
第四条 船舶机电设备(除通信导航设备外)发生损坏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为机损事故。
第五条 机损事故分为船员责任事故和非船员责任事故。
船员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船员违反劳动纪律或违反操作规程、对机电设备管理使用不当、不按预防检修要求进行检修、疏于保养、自修质量不良、使用燃油润滑油(脂)规格品种不符合规定等造成的机损事故。
非船员责任事故是指由于厂(站)违反工艺操作规程、施工修理和装配不当、新造或新换的机件或设备的材料和成份不合要求、设计上存在错误、自然磨损腐蚀、已经发现但事先无条件修换等原因造成的机损事故,以及港口工人违章操作及不可抗拒等原因造成的机损事故。
第六条 船舶机损事故按其直接经济损失及人身伤亡情况,分为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小于一般事故的为轻微事故。
机损事故的等级按《运输、港口船舶机损事故等级标准(一)》(附表一)确定。机损事故造成一至二人死亡的属大事故,造成三人以上死亡的属重大事故。

第三章 机损事故损失计算
第七条 机损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一、修复被损坏的机电设备所需修理费、备件费等。
二、因机损事故而导致的船舶检验费、潜水检查费、打捞费、拖带费(施救费)、清舱除气费、洗炉费、事故处理费等。
三、因机损导致海损引起的一切费用。
第八条 机损事故分档按主机的出厂铭牌或说明书标定的功率即千瓦(马力)计算,不论单主机或主机船舶,均按船舶主推进装置的总功率即千瓦(马力)计算。

第四章 机损事故报告统计
第九条 船舶发生机损事故,值班人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及轮机长(大副),并转报船长。
第十条 船舶发生大事故、重大事故,船长应尽快将情况报告船舶所属单位的机务与调度部门。船舶所属单位应在接到报告后二十四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转报交通部。
第十一条 船舶机损事故发生后,不论其性质属于船员责任事故或非船员责任事故,国际航行船舶应在事故发生后四十五天之内,国内航行船舶应在事故发生后十五天之内,向主管机务部门提交经船长签字的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报告。
第十二条 因船舶机损而造成的海损事故,或因海损而造成的机损事故,均应填写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报告,报送船舶所属企业的海(航)监主管部门及有关的港务监督部门。
因船舶机损导致的海损,作为机损事故统计,事故等级按《运输、港口船舶机损事故等级标准(二)》(附表二)确定。但若低于标准(一)的等级时,则按标准(一)确定统计上报,就高不就低。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于每月度结束后十天和年度结束后二十天内将“船舶机损事故统计报表”(附表三)报送交通部运输管理司,抄送交通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交通部体制改革司。
报送船舶机损事故统计报表时,需同时报送“机损事故情况说明”(附表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对于引起海损事故的船舶机损事故,应报送“机损事故情况说明”。
第十四条 发生机损事故,船舶应记入轮机日志和航海(行)日志。同时应填写“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报告”(附表五)。
虽未构成机电设备损坏,但可能酿成机损事故的情况,也应记入轮机日志和航海(行)日志。
第十五条 船舶和港航单位主管部门对机损事故不得谎报和隐瞒。

第五章 机损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港航单位的机务部门在接到船舶机电设备损坏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的大小派人上船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机务部门可视情况邀请有关部门参加。
第十七条 机务部门对机损事故造成损坏的机电设备确认有修复可能和修理价值的,应采取措施尽快修复。
第十八条 港航单位对机损事故,应按照“三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认真严肃处理。根据事故情节轻重,及时对船员责任事故的当事人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 重大事故和大事故处理结案后,应专题报告交通部。
第二十条 交通部认为必要时可组织专门小组对重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也可授权下属单位组织调查处理。

第六章 事故的预防
第二十一条 港航单位必须加强船舶设备和安全工作的管理,深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贯彻有关船舶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提高船员和船舶机务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落实预防事故的各项措施。
第二十二条 船舶应建立安全活动日制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活动以预防事故为中心内容,传达事故通报,学习讨论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检查分析本船发生的各种事故和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机电设备技术状况,制定预防事故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港航单位的机务部门应定期总结机损事故的典型材料,通报所属船舶,对性质严重、损失重大的机损事故,必要时可组织现场会议,扩大教育面,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交通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特别重大的机损事故,按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交通部在此以前颁发的有关运输、港口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处理的规定同时废止。
附表一
运输、港口船舶机
----------------------------------------------------------------------------------------------------------
| 功 |14.7千瓦 |14.7千瓦 |147千瓦 |221千瓦 |368千瓦 |735千瓦 |
|损 率|以下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
| 失 |(20马力 |147千瓦 |221千瓦 |368千瓦 |735千瓦 |1103千 |
| 金 |以下) |(20马力 |(200马力|(300马力|(500马力|瓦(1000|
| 额|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马力以上 |
|等 级 分 类| |200马力) |300马力)|500马力)|1000马 | ̄1500 |
| | | | | |力) |马力) |
|--------------|--------------|--------------|------------|------------|------------|------------|
| |1万元 |1.5万 |2万元 |8万元 |12万元 |15万元 |
|重大事故 | | | | | | |
| |以上 |元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
|--------------|--------------|--------------|------------|------------|------------|------------|
| |3000元 |3700元 |0.5万 |3万元 |4万元 |5万元 |
|大事故 |以上 ̄ |以上 ̄ |元以上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
| |1万元 |1.5万 | ̄2万 |8万元 |12万元 |15万元 |
| | |元 |元 | | | |
|--------------|--------------|--------------|------------|------------|------------|------------|
| |220元 |370元 |3000 |7000元 |1.5万元 |2万元 |
|一般事故 |以上 ̄ |以上 ̄ |元以上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
| |3000元 |3700元 | ̄5000 |3万元 |4万元 |5万元 |
| | | |元 | | | |
----------------------------------------------------------------------------------------------------------
损事故等级标准(一)
------------------------------------------------------------------------------------------------------
1103千瓦以 |2206千瓦以 |3676千瓦以 |7352千瓦以 |14704千瓦 | |
上 ̄2206千 |上 ̄3676千 |上 ̄7352千 |上 ̄14704 |以上(20000| |
瓦(1500马 |瓦(3000马 |瓦(5000马 |千瓦(10000|马力以上) | 备 注 |
力以上 ̄ |力以上 ̄ |力以上 ̄ |马力以上 ̄ | | |
3000马力) |5000马力) |10000马力)| ̄20000马 | | |
| | |力) | | |
----------------|----------------|----------------|----------------|----------------|----------|
20万元以上 |35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上 |70万元以上 |95万元以上 | |
----------------|----------------|----------------|----------------|----------------|----------|
8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上 |15万元以上 |25万元以上 |35万元以上 | |
 ̄20万元 | ̄35万元 | ̄50万元 | ̄70万元 | ̄95万元 | |
----------------|----------------|----------------|----------------|----------------|----------|
3万元以上 |4万元以上 |5万元以上 |6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上 | |
 ̄8万元 | ̄10万元 | ̄10万元 | ̄25万元 | ̄35万元 | |
------------------------------------------------------------------------------------------------------
附表二
运输、港口船舶机损
----------------------------------------------------------------------------------------------------------
| 功 |14.7千 |14.7千瓦 |147千瓦 |221千瓦 |368千瓦 |735千瓦 |
|损 率|瓦以下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
| 失 |(20马 |147千瓦 |221千瓦 |368千瓦 |735千瓦 |1103千 |
| 金 |力以 |(20马力 |(200马力|(300马力|(500马力|瓦(1000|
| 额|下)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马力以上 |
|等 级 分 类| |200马力) |300马力)|500马力)|1000马 | ̄1500 |
| | | | | |力) |马力) |
|--------------|--------------|--------------|------------|------------|------------|------------|
| |2万元 |3万元 |10万元 |25万元 |35万元 |50万元 |
|重大事故 | | | | | | |
|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
|--------------|--------------|--------------|------------|------------|------------|------------|
| |6000元 |7500元 |1万元 |6万元 |8万元 |10万元 |
|大事故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
| |2万元 |3万元 |10万元 |25万元 |35万元 |50万元 |
|--------------|--------------|--------------|------------|------------|------------|------------|
| |450元 |750元 |6000元 |1.5万 |3万元 |4万元 |
|一般事故 |以上 ̄ |以上 ̄ |以上 ̄ |元以上 |以上 ̄ |以上 ̄ |
| |6000元 |7500元 |1万元 | ̄6万元 |8万元 |10万元 |
----------------------------------------------------------------------------------------------------------
事故等级标准(二)
------------------------------------------------------------------------------------------------------
1103千瓦 |2206千瓦以 |3676千瓦 |7352千瓦以 | | |
以上 ̄2206 |上 ̄3676千 |以上 ̄7352 |上 ̄14704 |14704千瓦 | |
千瓦(1500 |瓦(3000马 |千瓦(5000 |千瓦(10000|以上(20000| 备 注 |
马力以上 ̄ |力以上 ̄ |马力以上 ̄ |马力以上 ̄ |马力以上) | |
3000马力) |5000马力) |10000马力)|20000马力)| | |
----------------|----------------|----------------|----------------|----------------|----------|
| |100万元 |130万元 |150万元 | |
60万元以上 |75万元以上 | | | | |
| |以上 |以上 |以上 | |
----------------|----------------|----------------|----------------|----------------|----------|
15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上 |30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上 |70万元以上 | |
 ̄60万元 | ̄75万元 | ̄100万元 | ̄130万元 | ̄150万元 | |
----------------|----------------|----------------|----------------|----------------|----------|
6万元以上 |8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上 |15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上 | |
 ̄15万元 | ̄20万元 | ̄30万元 | ̄50万元 | ̄70万元 | |
------------------------------------------------------------------------------------------------------
附表三 交业 57表
(90)交运字217号
船舶机损事故统计报表 年报:一月二十日
填报单位: 一九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
--------------------------------------------------------------------------------------------------------------------
| 事 故 件 数 |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伤亡人数 |
项 |--------------------------------------|--------------------------------------|----------|
目|合 | 其中 |去年同|与去年同期比|合 | 其中 |去年同|与去年同期比|死 |受 |备注
船 | |----------| | | |----------| | | | |
种 |计 |重大|大 |期 数|增减 % |计 |重大|大 |期 数|增减 % |亡 |伤 |
------------|----|----|----|------|------------|----|----|----|------|------------|----|----|----------
甲 |1 |2 |3 | 4 | 5 |6 |7 |8 | 9 | 10 |11|12|13
------------|----|----|----|------|------------|----|----|----|------|------------|----|----|----------
合 计 | | | | | | | | | | | | |
------------|----|----|----|------|------------|----|----|----|------|------------|----|----|----------
客货船 | | | | | | | | | | | | |
------------|----|----|----|------|------------|----|----|----|------|------------|----|----|----------
货|散 货 | | | | | | | | | | | | |
|--------|----|----|----|------|------------|----|----|----|------|------------|----|----|----------
船|杂 货 | | | | | | | | | | | | |
------------|----|----|----|------|------------|----|----|----|------|------------|----|----|----------
油 船 | | | | | | | | | | | | |
------------|----|----|----|------|------------|----|----|----|------|------------|----|----|----------
拖 船 | | | | | | | | | | | | |
------------|----|----|----|------|------------|----|----|----|------|------------|----|----|----------
集装箱船 | | | | | | | | | | | | |
------------|----|----|----|------|------------|----|----|----|------|------------|----|----|----------
月至 月| | | | | | | | | | | | |
累 计 数| | | | | | | | | | | | |
------------|------------------------------------------------------------------------------------------------------
|1.本月:引起海损的机损事故 件,其中重大事故 件,大事故 件。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其中:重大事故损失
说 明 | 万元,大事故损失 万元,死 亡 人。
|2.本年累计:引起海损的机损事故 件,其中重大事故 件,大事故 件。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其中:重大事故
| 损失 万元,大事故损失 万元,死 亡 人。
--------------------------------------------------------------------------------------------------------------------
单位负责人--------统计人--------填报日期
附表四
机损事故情况说明 交业57表附表
填报单位: (90)交运字217号
--------------------------------------------------------------------------
| 船 名 | | | |
|----------------|----------------|----------------|----------------|
| 日 期 | | | |
|----------------|----------------|----------------|----------------|
|船舶吨位和马力 | | | |
|----------------|----------------|----------------|----------------|
| 事故性质 | | | |
|----------------|----------------|----------------|----------------|
| 事故分类 | | | |
|----------------|----------------|----------------|----------------|
|人 员 伤 亡 | | | |
|船舶沉没或全损 | | | |
|----------------|----------------|----------------|----------------|
|损失金额(元) | | | |
|----------------|----------------|----------------|----------------|
|责任者姓名、职称| | | |
|----------------|----------------|----------------|----------------|
| 事故摘要 | | | |
--------------------------------------------------------------------------
附表五
船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报告
船 名
船 长
轮机长
单位名称: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填 写 须 知
一、本报告由大管轮或轮机长填写,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得隐瞒。
二、如因机损引起海损事故时,还应将海损事故报告附后。
三、各级主管部门意见栏内,应提出对事故性质的分析及对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四、本报告内还应附有事故当事人的书面报告,一并报上级机务部门。
船舶机损事故报告
------------------------------------------------------------------------------
|船名 | |原 名 | |
|------|--------------------------|----------|--------------------------|
|船种 | |建造年月 | |
|------|--------------------------| | |
|船舶 |总长/柱间长| | | | |
| |------------|----|船 舶| | |
|主尺 | | | |载 重 吨|--------------------------|
| | 型 宽 | |吨 位| | |
| 度 |------------|----|(吨)|----------|--------------------------|
|(米)| 型 深 | | |空船排水吨| |
|--------------------------------------------------------------------------|
| 船 舶 主 机 |
|--------------------------------------------------------------------------|
| | 型式 |功率(千瓦)|转速(转/分)|生产厂、地|出厂年月 |
|------|------------|------------|--------------|----------|----------|
| 左 | | | | | |
|------|------------|------------|--------------|----------|----------|
| 右 | | | | | |
|----------------------------------|--------------|----------------------|
| | 姓 名 | 职 务 |船员适任证书号码 |
|值班轮机人员 |------------------|--------------|----------------------|
| | | | |
|--------------------------------------------------------------------------|
| 损坏部位及情况: |
| |
| |
| |
|--------------------------------------------------------------------------|
| 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
| |
| |
| |
------------------------------------------------------------------------------
------------------------------------------------------------------------------
| 发生事故的详细经过(包括轮机日志、航海(行)日志、车钟记录簿摘抄及有关设|
|备的原始记录、测量记录和修船总结摘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故原因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轮机长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签字 年 月 日 |
|--------------------------------------------------------------------------|
| 船长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签字 年 月 日 |
------------------------------------------------------------------------------
------------------------------------------------------------------------------
| | |
| | |
|船| |
|队| |
|⌒| |
|公| |
|司| |
|、| |
|船| |
|管| |
|处| |
|--| |
|意| |
|见| |
| | |
| | 章 |
|--|----------------------------------------------------------------------|
| | |
| | |
|单| |
|位| |
|意| |
|见| |
|及| |
|处| |
|理| |
|决| |
|定| |
| | |
| | 章 |
------------------------------------------------------------------------------